【胡律师说法】别让“厌童”标签撕裂网络文明


(相关资料图)

7月25日,因两次被高铁乘务员提醒“管好孩子”,女作家苏小懒向12306投诉,并呼吁公众对婴幼儿家庭要有包容度。铁路部门表示,是乘务员安全宣传不到位,造成误会。

7月26日,苏小懒自称遭到网暴,解释自己感觉被冒犯的原因:“如果有人不经你的同意、请求,直接给你提建议——就是冒犯;乘务员不是善意提醒。”

事件发酵后,微博新闻评论区对立情绪明显。部分家长支持苏小懒,认为婴幼儿缺乏自控力,有人不能容忍小孩是厌童症作怪。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“矫情”,乘务员提醒是职责使然,不应该小题大做。

“熊孩子”VS“厌童”,折射出公共空间治理难题。火车、高铁上人与人的空间资源相互挤占,难免发生摩擦,大声喧哗、手机外放、霸占座位种种行为令人不悦。遗憾的是,对此类不文明行为的规制通常止步于个人素质与公民道德层面,只有不听劝阻、严重影响列车秩序的行为才可能动用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。

提示不等于冒犯。从人的角度看,乘务员没有执法权,安全提示是他们履行列车上安保义务的必要措施。2017年,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《铁路旅客信用记录管理办法(试行)》,乘务员化解矛盾只能通过宣传、解释和疏导,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旅行环境。大众换个场景就会理解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。比如,公交车广播“给老人让座”、商场卫生间摆放“地板湿滑”提示板、国家反诈公益短信,绝大多数人不会觉得被冒犯,反而会感谢对方敬业负责。相反,若乘务员例行工作不到位,任由孩子跑动、哭闹,摔着了、烫着了,一样会被投诉,提示总比不提示要好。

多包容,少对立,共建生育友好型社会。近年来,隔壁韩国厌童现象极端化,商场等营业场所为讨好不愿生育的年轻人,设立无儿童区,或者明示“儿童禁入”,进一步加剧少子化。横向对比,中国年轻人离“厌童症”尚远,我们歧视儿童吗?不,只是反感“熊家长”总以“孩子还小不懂事”纵容“熊孩子”胡闹。简单粗暴地给他人贴标签,无疑会在社交网络放大群体对立,成为自媒体营销的新流量密码。解决问题永远比放大问题有效,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需要群策群力。

铁路系统应当平衡各方出行需求。一方面要宣传旅客出行文明,萍水相逢,文明作伴,一碗水端平地提示所有人,配备乘警维护车内秩序。另一方面要优化供给侧,创新个性化、差异化服务。最近“卧铺女性拼团”走红,此前60岁老人优先分配下铺好评如潮,今年4月以来,多趟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专门设有静音车厢,同理,设置儿童车厢、家庭包厢不妨一试。

向着文明坐标前进,撕裂共识、群体对立背道而驰,换位思考、互相体谅越走越近。

关键词:

    为你推荐

    接受征集人公开征集的股东委托具体有哪些要求?

    答:根据《公开征集上市公司股东权利管理暂行规定》规定,(1)股东应

    来源:深交所网站 23-07-31

    京津冀降雨关注:保定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

    今天上午,河北保定市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:截止到7月31日0

    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3-07-31

    临泽:高标准农田解锁粮食丰产“密码”

    临泽:高标准农田解锁粮食丰产密码  孔晓霞  夏日雨后,空气中透着

    来源:张掖日报 23-07-31

    国内首个输电移相器工程在江苏扬州投运

    国内首个输电移相器工程在江苏扬州投运7月28日,我国首个输电移相器工

    来源:北极星输配电网 23-07-31

    教育部实施国家优秀 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

    记者27日从教育部获悉,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

    来源:新华社 23-07-31
   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