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热议:“免费领手机”咋成了卖高价套餐?


(资料图片)

近日,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,运营商通过营销电话或其他方式推荐客户升级套餐,并通过免费领手机、赠礼品等诱导消费者办理高价套餐业务,有的业务甚至捆绑金融产品,让用户因此背上网贷。

北京市民孙先生告诉记者,他接到某运营商的客服电话,客服人员告诉他现有一项业务,套餐升级后可以免费领取一款市场售价2000元左右的手机。孙先生便前往营业厅办理,成功领取了手机。

但随后孙先生发现,他办理的业务是一款金融合约产品。新手机号每月的套餐费为128元,高过他原来的98元套餐,而且还要连续用3年不变,同时需要冻结支付宝里的4200元钱。如果在合约期间,不按时缴费,产生逾期,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能会收到电话、短信、信函、诉讼等不同形式的欠费催缴,还会产生相对应的信用额度关闭等负面后果。

孙先生给运营商客服打电话申请解除业务并退款,但客服说正在办理,没有结果。

与孙先生一样领手机后被诱导办理高价套餐的人还有不少。一位安徽的消费者向记者反映,日前,家中老人接到营业厅电话,声称为答谢新老客户,可“零元购”免费领取3000元的手机。但在办理购机手续时,老人却被商家诱导办理了分期贷款业务,即每月要缴纳相关套餐费138元,合约期3年,实际费用为4968元。记者咨询后,有关负责人回复称,这是属于公司跟第三方机构签约的一种信用购机。

记者梳理发现,类似情况都是以送手机、送礼品为名模糊信贷风险,导致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贷款手续。

记者采访了解到,目前,不少营业厅的业务员都有办理金融分期的业绩考核任务。为了完成考核任务,业务员不仅会通过打客服电话给用户进行推销,有的甚至上门诱导消费者办理。

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,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、性能、用途、有效期限等信息,应当真实、全面,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。民法典也明确规定,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,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,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。

“业务员在向顾客推销手机套餐服务时,应当真实准确地将套餐中包含的各项内容和条款解释清楚,且这里面的条款应当通俗易懂。”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晓明认为,电信运营商在消费者不知情或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,只强调套餐优惠、不提风险进行诱导,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、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。

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,在办理各类通信业务时要擦亮眼睛,仔细阅读有关条款,避免陷入商家挖下的“陷阱”。

关键词:

    为你推荐

    晚安•江津|全国首个中师陈列馆,在江津!_焦点速讯

    ️2021年9月28日,一座庄严典雅的文化新地标——全国首个中等师范教育

    来源:江津融媒体中心 23-06-26

    宋锋华

    1、宋锋华,男,汉族,1972年4月出生,河南项城人,1997年6月参加工作

    来源:互联网 23-06-26

    2023世界半导体大会7月在南京举办-世界通讯

    中新网北京6月26日电(王庆凯梅欣怡)记者26日从2023世界半导体大会新闻

    来源:中国新闻网 23-06-26

    化学式编辑器iOS版_化学式编辑器_世界速看

    1、施主。2、我见你天生骨骼惊奇。3、恐怕只有这款Chembiodraw能助你完

    来源:互联网 23-06-26

    全市首例房地产项目实现“交地即交证” 材料“零提交”,办理“零跑动” 世界时快讯

    全市首例房地产项目实现“交地即交证”材料“零提交”,办理“零跑动”

    来源:新民晚报 23-06-26
    返回顶部